公司新闻
在冷库的运行体系中,制冷剂犹如 “血液” 一般,肩负着传递热量、实现制冷的关键使命,其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冷库的制冷效能、安全性以及环保性能。
从制冷性能角度考量,不同制冷剂有着各自的优劣。传统的氟利昂类制冷剂,如 R22,曾在冷库领域广泛应用,它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质,单位容积制冷量可观,能在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实现高效制冷,使得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较为便捷。然而,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,人们发现氟利昂对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,已逐渐被限制使用。取而代之的是 R404A 等环保型制冷剂,它们虽然制冷性能稍逊一筹,但在臭氧层保护方面表现出色,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环保的严格要求,成为当下冷库制冷剂的主流选择之一。
氨作为一种天然制冷剂,拥有极高的单位容积制冷量,制冷效率卓越,在大型工业冷库中备受青睐。氨的价格相对低廉,来源广泛,对于大规模、长时间运行的冷库来说,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。不过,氨具有毒性和一定的腐蚀性,这就对制冷系统的密封性、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一旦发生泄漏,不仅会危害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,还可能引发爆炸等严重事故,所以氨制冷系统必须配备完善的泄漏检测、通风及应急处理装置。
二氧化碳制冷剂近年来也崭露头角,它无毒、不可燃,具有良好的安全性。在跨临界制冷循环中,二氧化碳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,尤其适用于低温速冻领域,可使食品迅速通过冰晶生成带,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品质。但其工作压力较高,对制冷设备的耐压性能要求严苛,相应地增加了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。
除了制冷性能和安全性,制冷剂与制冷系统的适配性同样不可忽视。润滑油的兼容性是关键因素之一,某些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后可能会出现分层、沉淀等现象,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润滑和热交换。此外,制冷系统的材质选择也需与制冷剂相匹配,例如氨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,使用氨制冷剂时,制冷系统的管道、阀门等部件多采用钢铁材质。
冷库制冷剂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决策过程,需要权衡制冷性能、安全性、环保性以及与制冷系统的适配性等多方面因素。只有因地制宜、审慎抉择,才能确保冷库高效、稳定、安全地运行,为各类货品提供优质的冷藏环境,推动冷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